为了初评和复评服务,流于表面,自评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相应得调整策略是:评价主体由单一的行政评价转向由幼儿专家、园长、教师、保育员、家长以及幼儿等的多元主体评价,各方在评价过程中共同协商、相互影响、综合运用量化与质性评价相互结合的办法,描绘出幼儿园教育质量发展的曲线。在评价过程中重视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用同一指标采取幼儿观察、会见教师、验核资料等不同结果相互验证的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信度与效度的监控。Р课程的基本特点: Р本课程是关于评价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它除了具有评价的共性之外,还具有作为教育类课程的特点。其中评价具有如下特点:Р(1)评价是一个活动过程。它是一种特殊的、有连续性的活动,其中包含着一系列的步骤和多种方法。Р(2)评价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它不同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做出的选择和决定,是按照一定的计划和目的进行的,由确定目标、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形成判断、指导行动等项组成。Р(3)评价的根本在于形成价值判断,进而做出选择。Р(4)评价活动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是统一的。在评价活动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不是相互对立的两部分,而是协同活动的统一体,而且在很多时候被评价者就是评价者本身。Р(5)评价要关注历史性与时代性,评价方法要多元化。Р本课程自身特点如下: Р(1)课程主要涉及到评价的类型、方法和标准等内容,理论性较强,课程建设时学科把关重要,教学内容呈现须规范,注意知识结构的逻辑性。Р(2)评价类课程除了注重学科本身的系统性、历史性外,还应当关注学科的时代性,要关注现时的学科发展,因此,在课程建设时要留出空间时时补充相关内容。Р(3)评价类课程须有案例分析,由于教材呈现的案例分析很少,因此,在其他媒体中要适当增加案例分析内容。Р基于上述分析,本课程在建设与教学过程中倡导以下五个方面的结合:理论与实践、自学与辅导、活动与互动、练习自测与案例分析、过程评价与终结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