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通过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Р(5)最后再通过例题深化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Р2、学法:Р作为教师来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其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因此这节课采用质疑法,讨论法,研究法,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动手实验能力。Р三、教学程序及设想:Р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Р第一环节;导入新课(2分钟)Р通过听音乐和生活中比较有代表的例子:引入新课Р(1)声音的产生1,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Р2.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 3.观察比较烧杯中的静水与向烧杯中倒水发声时水的情况。 4.让观察比较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Р(2)声音的传播 1,太空中宇航员交流方式。Р2.下雨天打雷时雷声与闪电哪个先感觉到?Р Р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由音乐和生活例子引入,恩那个又发学生积极思考,开启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并能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Р第二环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3分钟)Р听完音乐后让学生提出问题,或者提出自己对发声伴随振动现象的解释,然后带着这些疑问阅读课本。Р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思考,激发学生自发性地学习,为下一环节做铺垫。Р第三环节:讲解新知识,(20分钟)Р声音是由振动产生与传播的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我采用集中一点,提问助答,暗示点拨等方法讲解新知识。Р让学生自己总结,老师从旁引导,得出:1声音的由振动产生的。Р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Р3不同介质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Р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传授学生知识,并使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用课本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Р第四环节: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15分钟)Р第五环节:课堂知识小结。(5分钟)Р第六环节:学后反思。(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