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国“高学历失业”研究述评

上传者:upcfxx |  格式:doc  |  页数:17 |  大小:24KB

文档介绍
“知识失业”具有以上严重的负面效应,所以学术界及有关部门都一致认为应认真整治,全力解决。王效仿同志认为“知识劳动力一旦对社会产生不满,其破坏力更大”,因此,他主张:要“尽量将知识失业的程度降到最低限度”。Р 除了关于“高学历失业”负面效应的分析以外,也有一部分研究成果分析了“高学历失业”的正面效应。他们一致主张辩证地理?地看待高学历失业。Р Р 四、关于治理“高学历失业”的对策问题Р Р 绝大部分学者关于治理“高学历失业”的对策建议,都建立在对中国“高学历失业”形成原因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效应的分析与判断上,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及可操作性。Р 1 消除劳动市场的区域、城乡及正规部门与非正规部门的壁垒与分割。基于中国“知识失业”主要“是由于劳动力市场制度性分割造成的”分析与判断,赖德胜、田永坡二同志提出三点对策建议:(1)消除造成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某些不合理制度,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2)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3) 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适度规模重新界定。武秀波认为解决“知识失业”关键是解决“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其思路是:首先扩大正规部门的就业吸纳能力,增加就业机会;其次是规范非正规部门,改善该部门的就业环境,使大学生愿意到非正规部门就业。Р 2 调整与解决高等教育规模与结构失衡,实现高等教育与经济结构的动态平衡及良性互动。针对中国“高学历失业”主要是由于高等教育规模与结构失衡造成的分析与判断,李薇辉同志提出如下解决思路与建议:(1)实行知识劳动供求的有效对接。为此要做到:一是知识劳动供给总量要适度;二是知识劳动供给结构要优化;三是要确立新型知识劳动就业观。(2)政府部门要为知识劳动就业架桥辅路。为此要做到:一是引导大学生“西移”、“下移”、“内移”;二是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三是制订有利于大学生到“非正规部门”就业优惠制度措施;四建立有效的网络服务与指导等。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