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和智慧的主要结晶、原来流传于壮族民间、通过口耳相传而传承、成为壮族文学传统表达方式的山歌,理应得到尊重、珍视和传承,不仅要进入音乐课堂,也应纳入学校语文教育的范畴。但要具体实施,至少会面临以下两方面的困难:第一,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第二,没有重视母语教育的环境。其中,前者可以通过技术培训解决,有较强的操作性;后者则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环境、观念、政策和实践缺一不可,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长期共同的努力。Р Р 【参考文献】Р [1]李德彪.壮族多声部山歌纳入高师声乐课程教学的思考[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4(1) Р [2]农星光.壮族山歌纳入民族师范院校音乐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8) Р [3]秦远强.壮族山歌走进广西高职院校音乐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4(12) Р [4]周启波.新课程背景下百色壮族山歌进课堂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8) Р [5]罗美金.广西百色壮族山歌进课堂初探[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6(1) Р [6]黄燕玉.壮族山歌进课堂[J].音乐时空,2016(10) Р [7]马琳.广西隆林:让壮族山歌走进校园[EB/OL].(2012-11-06)[2018-01-02]./news_view.php?id=10882 Р [8]陈春英,黄开金.山歌传承进校园[EB/OL].(2014-06-11)[2018-01-02]./html/2014/longlinxinwen_0611/25481.html Р [9]周去非.岭外代答校注[M].杨武泉,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9 Р [10]?⑽?蕃.岭表纪蛮[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4 Р 【作者简介】陆晓芹,壮族,广西靖西人,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壮族歌圩及壮侗语族民间歌唱传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