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突破了难点,同时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已有探索经验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的形象直观,共同完成问题的抽象过程和算法的构建过程。体现研究问题常用的“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Р2.类比探究,掌握知识Р例1:改造引例的程序框图表示Р①求的值Р②求的值Р③求的值Р此例可由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师生共同点评完成。Р【设计意图】通过对引例框图的反复改造逐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循环结构,体会用循环结构表达算法,关键要做好三点:Р确定循环变量和初始值②确定循环体③确定循环终止条件。Р例2:根据程序框图回答下面的问题Р开始Рi=1Рsum=0Рi=i+1Рsum=sum+iРi>5?Р结束Р输出sumР是Р否Р开始Рi=1Рsum=0Рsum=sum+iРi=i+1Рi>5?Р结束Р是Р否Р输出sumР①Р②Р图A 图BР(1) 图中箭头指向①时,输出=______;指向②时输出=_____。Р(2)该程序框图的算法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Р(3)去掉条件“”按程序框图所蕴含的算法,能执行到底吗,若能执行到底,最后输出的结果是什么?Р对比练习:Р(1)图B输出=_____。Р(2)图A指向②时与图B有何不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Р(3)对比“引例”与“例2”的程序框图,试说明二者的区别和联系?Р可由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再由学生分析。Р例2是写出程序框图的运算结果,及其功能。Р【设计意图】设计此例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类比意识到:Р①循环结构不能是永无终止的死循环,一定要在某个条件下终止循环,这就需要条件结构来做出判断,因此,循环结构一定包含条件结构。Р②循环结构中语句的顺序对算法的影响。Р③当型循环结构与直到型循环结构的区别。Р(三)质疑问难、论争辩难Р例3 图(1),图(2),图(3),图(4)是为计算而绘制的程序框图。根据程序框图回答下面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