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门网站、政府网站、财政绩效评价专门网站,逐步公开绩效评价的项目内容、过程和结果,以信息公开、社会监督促进财政、部门重视绩效评价,规范绩效管理。其次,将绩效评价和绩效管理工作考核结果,建立部门项目支出保留、整合、调整和退出机制,并切实予以落实。Р突出三个导向,重在建机制、补短板、破难题Р①突出问题导向,建立绩效评价与内控体系和管理会计有机结合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都是以《预算法》为根本依据,围绕“预算”开展工作;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风险点与控制,是提高管理绩效的有效方法。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指出,管理会计活动是单位利用管理会计信息,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在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等方面服务于单位管理需要的相关活动,评价是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因此,在绩效评价和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强化以预算为主线的内控基础,探索管理会计提出的业务与财务融合运行,形成三方合力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②突出标准导向,补足评价指标体系分类指引的短板。在财政部发布的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按照财政支出功能分类,探索制定绩效评价指标分类指引,以科学、规范、标准的分类评价指标指引,指导各地提高绩效评价和绩效管理水平。③突出结果导向,破解追责问责的难题。首先,建立奖惩机制,对评价和评级结果较好的,绩效目标合理、绩效监控和绩效评价结果优良的项目优先支持或予以表扬;对达不到绩效目标或绩效监控与绩效评价结果较差的,可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不进行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应根据情况调整项目或调减项目预算,直到取消该财政支出。其次,将绩效评价与从严治党、依法行政相结合,与落实财政监督责任、部门主体责任相结合,对相关组织和责任人追责问责。Р【参考文献】Р【1】寇琳琳.健全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思考[J].北方经贸,2012(04):21-23.Р作者:张平单位:湖北省襄阳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