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论“普特共校”中“普特生”交往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

上传者:学习一点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76KB

文档介绍
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多考虑“普特生”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别,利用活动课促进“普特生”交往。m3、?加强观察。传统的教育中教师关注的基本都是学生的知识能力,而忽视学生的心理状况,从而导致冇些学生出现心理偏差。因此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观察,研究学生的心理状况,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多关心学生,不歧视,让学生充满爱的情感。(二)?对学生的教育:[811、?树立榜样。榜样法是用他们的优R品质和模范行为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可以利用伟人的事迹,教师的示范,学生中的模范来激励学生,让特殊儿童形成身残志坚的良好心理,也让普通学生学会关心别人、热情、积极的良好心理。2、?认知改变。运用讲解、讲座、谈话、阅读等办法宣传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让他们彼此之间相互了解,宥利于他们转变观念,互帮互助。3、?实际交流。多组织实践活动,让普通儿童与特殊儿童在实践屮交往,丰富他们体验,锻炼他们的意志,使得他们在交往时能更了解对方,促进心理健康发展。总之,在“普特共校”中“普特生”之间交往的过程中的心理还需要我们多讨论,多观察,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普特生”之间双向接纳,使得双方在心理发展过程屮健康成长。:【1】刘春玲、江琴娣。特殊教育概论。平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2】何侃。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江苏大学出版社,2008,1【3】李华肀。论普通高校残疾大学生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教育科学》,2006,4,第2期【4】雷江华、方俊明。特殊儿童心理学。北京大学岀版社,2011,5【5】林崇徳。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3【6】朱楠、王雁。融合教育竹景下特殊教育学校职能的转变。《中国特殊教育》,2011,第12期【7】王辉。培智学校现行培养目标和课程问题的探析。《中国特殊教育》,2003,第2期【8】李川、111文雁。孤独症儿童回归主流社会基本条件。《中国特殊教育》2003,第6期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