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战时期,邓叔群与助手开展森林勘察,其研究成果不仅支持了当时的大后方建设,其中不少内容至今仍有参考价值。РE. 邓叔群基于水利和林、牧并重的思想而提出的森林生态平衡理论,使得黄河上游的水土得以保持,并减轻了下游的水患灾害。Р20. 邓叔群不愿意去台湾,也不去美国,而欣然接受邀请去东北筹建农学院。他这样做,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因素。请结合材料概括指出。Р21. 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请结合材料概括指出。Р22. 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邓叔群有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Р【答案】19. CD 20. 外部因素:①国民党腐败统治的现实使他深感失望;Р②东北解放区领导尊重人才的诚意使他深受感动。Р内部因素:①从小受外祖母影响,以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为榜样;Р②不忘自己是中国人,愿为中华民族富强奋斗终生。Р21. ①因为岭南大学的需要,中断学业,提前回国效力;Р②他带领研究小组顶烈日、冒风雨勘察森林资源情况;Р③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举家迁往甘肃,进行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Р④他应邀去东北筹办农学院,带病编写一整套农林大学的教材纲要,指挥创建农学院;Р⑤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抗美援朝期间,他将自己的积蓄捐作军用,他还谢绝了巨额酬金。Р22. ①爱国热忱②不惧艰险,工作兢兢业业。③淡泊名利、金钱Р【解析】Р1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析选项与文本的细微差别,作出判断取舍,B项“听从导师的建议当即回国”有误。原文是导师“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不是让他当即回国。E项,因果关系不当。原文是“为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游灾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A项,原文是“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视”,而不是他受到种族歧视。所以选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