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跃迁与创造”。Р 4.主体性Р 主体性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在以往课堂教学中,由于受教学活动计划性、预设性的影响,教师把教学过程看做是预定计划或方案的简单体现,学生的思维和活动仍被束缚在教案框架内,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在教师的控制下,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更难以得到培育和发展。在生成性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控制者和主宰者,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密切的合作关系,以达到共同完成知识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来看待的,他们有探求新知的好奇心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从而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Р 5.开放性Р 生成性教学的内在本质特征决定了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开放才能创造“生成”,开放才能接纳“生成”。生成性教学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的开放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师心态的开放。从自组织理论的角度来看,知识的生成过程离不开学生的自组织活动。自组织活动“是一个系统在没有外部指令的条件下,其内部各个子系统(要素)之间能自行按照某种规则形成一定的结构与功能,并以其特定方式协同地朝某一方向发展的客观过程”。系统的开放性是系统产生自组织的一个必要条件,封闭的教学系统或刚性的学习目标、静态的学习内容、机械的学习程式,必然抑制学习系统中“自组织”特性的发挥,从而极大地影响教学中知识的有效生成。教学系统只有保持适度的开放,常常处于非稳定的存在状态,才能维持其存在的活性,保持其发展的潜力,才可能自发组织起来,才会向更有序的状态发展。因此,开放的思维和心态是生成性教学的前提,开放的目标和内容是生成性教学的关键,开放的方法和过程是生成性教学的保证。Р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唐徕回民中学Р (编辑李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