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揭开粗心的面纱寻找错误的症结

上传者:似水流年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都会要求学生计算完后用逆运算或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然而据我们日常教学中的观察,许多学生都觉得这样检查太麻烦,太繁琐。因此不少学生的验算也成了“空头支票”,根本没有验算,即使有的话,不少也只是匆匆走过场而已,查不出什么。事实上,许多时候时间上也确实不允许他们把计算题再做一遍,针对这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式进行验算,每做完一步,通过估算来验证,这样既省时便捷,又能大大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例如,在题目2.7×3.5= 9.45的计算中,通过估算积大约是10,便可断定94.5或0.945的结果肯定错了。或者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尾数来估算结果是否正确。如在验算480÷12时,不少学生商末尾会忘记添0,“40”错写成“4”,通过引导学生算尾数,4×2=8,而不是被除数尾数0,马上可判断商8是错误的。Р 四、磨练意志不畏繁难Р 小学生由于意志力薄弱,不少学生在计算中碰到稍微较难的,即数字较大或步骤较多的计算时,就出现心烦、意躁、头晕脑胀等不良的心理习惯。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学生在较复杂的计算中急得满脸愁容,小脸通红,草稿纸撕了揉,揉了又撕,越是急躁,越是算不出来,有些人干脆放弃不算了,或者一看到较复杂的计算,就留下空白不算。针对学生的这种不良心理习惯引发的计算错误,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心理疏通,引导学生明确:计算题并不像思维性较高的解决问题,只要沉着、冷静应对,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算好每一步,再难也没有Р“绕不过去的弯”,没有“钻不出的窟窿”,引导学生树立必胜信心,从而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并且平时通过各种方法,如,经常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挑战计算难题的训练,巧算比赛等方式,来磨练学生的意志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Р 当然,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着重培养,反复训练,并且需要师生之间持之以恒的互动,才能逐渐养成,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