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信,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被杀,魏征不但未受株连,反而引为心腹,作为股肱之臣。Р 取人之长,弃人之短。他说:“人不可求备,必舍其所短,取其所长。”“明主之任人,如巧匠之制木,直者以为?@,曲者以为轮,长者以为栋梁,短者以为拱角,无曲直长短,各有所施。明主之任人,亦由是也,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才,明主无弃士。”如房玄龄善谋,杜如晦善断,唐太宗各用所长,相辅相成,于是出现Р“房谋杜断”,真正做到人尽其才。Р 注重华夷一体,不执法偏见。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这一政策得到各少数民族的认可,并在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广泛的推广。“黄金累千,岂如多士之隆,一贤之重?”这说明他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真正认识到人才的价值。Р 三、虚怀纳谏,大开言路Р 唐太宗问魏征:“何为明君、昏君?”魏征回答:“君之所以明,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听也。”唐太宗想做明君,所以他兼听博纳。登基不久,他就虚怀纳谏,广听博采;为臣者面折廷争,犯颜逆鳞,形成君臣契合、上下一心、和谐与宽松的政治风气。Р 他认为纳谏可明得失,深知自己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善。正因为他感到自己不能做到尽善尽美,所以才能以人为镜从而明得失,纳谏可以集思广益。唐太宗说:“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会变通。”因而凡是国家大事都必须交给“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以达到集思广益之效。还要下情上达。他认为自己深居皇宫,不能尽见天下之事,所以把大臣作为耳目,使下情上达。他曾对侍臣说:“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Р 正因为唐太宗出色的治国方略,才使得唐朝济济繁荣,国力昌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封建帝国。世界各国纷纷派使臣或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唐太宗的治国方略至今仍得到世界各国的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