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英美新批评派的文本细读

上传者:似水流年 |  格式:doc  |  页数:7 |  大小:46KB

文档介绍
的渴望;瑞恰兹认为此诗的逻辑是情感上的逻辑,瑞恰兹从读者感受来肯定诗的价值。Р这些评论,显然都没有把《荒原》当作完全封闭的自足的本体,还是要联系到作者的意图和读者的感受,还是要联系到时代、社会。这就是新批评派的“悖论”,是他们走不出的怪圈。Р新批评派主张把文学文本“放到显微镜之下”[10],他们还提供了观察的具体角度和方法的建议,他们理论的片面性和自身内部的龃龉早已被人一再指出,有的理论家早已宣布他们“过时”了,但是,它的许多资源还是可以借鉴的。Р[1]维姆萨特、比尔兹利《意图谬见》,赵毅衡编选《“新批评”文集》第210 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Р[2]译成“含混”似乎合适一些,但下面介绍燕卜荪著作所依据的中译本,为周邦宪、王作虹、邓鹏翻译的《朦胧的七种类型》,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年出版,为一致起见,下文不用“含混”而用“朦胧”。Р[3]这两句出于《时运》,燕卜孙引用的是瓦勒的英译。Р[4]《朦胧的七种类型》第82页,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年。Р[5]布鲁克斯《悖论语言》,见赵毅衡编选《“新批评”文集》第319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Р[6]转引自D ·C 米克《论反讽》第5页,北京,昆仑出版社 1992年。Р[7]布鲁克斯《反讽——一种结构原则》,见赵毅衡编选《“新批评”文集》第337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Р[8]见赵毅衡编选《“新批评”文集》第108-124页。Р[9]梵•康纳《张力与诗的结构》,见赵毅衡编选《“新批评”文集》第109页。Р[10]韦勒克《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任何知识部门能够取得的进步与实际取得的进步,靠的都是对对象作仔细的、详细的考察,靠的是将事物置于显微镜之下,即使这样做会使一般的读者甚至学生和教师厌烦不堪。”见《批评的诸种概念》第17页,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7年。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