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文学批评的模式——评点式批评修改版

上传者:非学无以广才 |  格式:ppt  |  页数:26 |  大小:3028KB

文档介绍
话等大抵都是运用这一原则进行文学评论和批评的。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确是遵循着“以意逆志”的原则来展开的。但中国古代文艺美学在具体展开的过程中却并没有走上如西方的理论形态,而是以欣赏式评点式为主,真正体现了在理论上追求“味外之味”的美学特色。这使得中国古代文艺美学本身就具有相当的艺术意味,使得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相当一些作品都成为非常精美的艺术作品,如陆击的《文赋》,司空图的《诗品二十四则》等。因此,学习中国古代文艺美学就不仅是一种理论学习,理性的提高,也是一种艺术的享受,这种学习效果是在学习西方美学时不可能体会到的。小说评点是一种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学批评形式和文学理论表现形态,包括对小说的眉批、旁批、夹批、回评、总评以及各种墨色、符号的“圈点”。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从对作品的艺术形象分析出发,旨在对阅读、欣赏进行指导。其中,既有对作品的具体分析,又有对创作的理论总结,形式灵活多样,文笔生动活泼;既可对作品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又可对涉及到的理论问题进行专题探讨。由于评点家既是鉴赏家,又是理论家,评点又是在对作品进行深入阅读、体味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评点也就显得具体亲切、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易为读者接受,做到感性与理性、具体与抽象相结合,不同于那种脱离艺术实践、从抽象概念出发所作的高谈阔论,也不同于那些旁观冷漠的说教式批评。最早的小说评点是南宋末年刘辰翁对《世说新语》的评点。这是一部充满理论个性的开创之作,言简意赅,鞭辟入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对小说艺术规律的阐发,以及关于小说人物形象塑造、语言运用的精辟见解,对后世影响深远。为明清小说理论的繁荣和小说评点成长为参天大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到明代中后期李贽、叶昼等人这里,小说评点才真正成熟起来,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批评形式,开拓了小说研究的新天地,特别是李贽所评点的《水浒传》,提出许多精辟见解,是小说评点史上的一块里程碑。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