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小学一年级适应教育案例【精选】

上传者:叶子黄了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30KB

文档介绍
天放学回家后,就独自呆在家里或和几个极熟的小伙伴在家随便玩玩,看电视、玩手机;不做作业。Р三、教育对策Р  1.让孩子与小伙伴一起做作业或加入一个学习小组,家长和学习小组成员可以提醒孩子做作业,在他需要时还可以给他帮助。还可以按照交作业的及时程度给予他鼓励或奖励。Р  2.使用积极而及时的强化,定一个书面协议来规定具体的做法。老师、家长相互签字当天的作业Р并概括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Р  3.在家里规定一个位置做作业,并把学习用品摆放好。先要求父母平时多关心他,多与他交淡,多鼓励他,让他说一说学校里的事,要认真聆听孩子的表达。使他渐渐的敢于表现自己。对小孩的批评要有理有据,否则极容易自暴自弃或造成不健康的心理。  Р  4.每天课上积极关注,课下的时候就是老师的小助手,有什么活动都让他积极参加。只要他有积极的表现就奖励一颗小红星。有一次,他的坐姿表现特别棒,5分钟的坐姿检查,他能够坚持坐10分钟,同学们对他的表现也是刮目相看。 Р 四、教育效果:Р   经过辅导,我发现孩子比以前开朗多了,现在和我在一起也活泼多了,特别是通过与同龄伙伴交住,进步非常明显,他的交往能力,自我理解,评价能力和集体观念,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和伙伴游戏中他学会和同伴相处,合作,而且他的一些不良的习惯也得到小同伴的制约,帮助而自觉改正,这使得他的个性得到完善,性格也变得开朗了许多,其次是家长和老师的积极配合,通过家长和老师对他表扬,不约束他,现在作业能自觉完成,课堂上也能遵守纪律了。他有进步就给予肯定,这样他的性格就相应的外向起来。使他变得自信,变得灵活多了,而且成绩也有了进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可以等待“习惯成自然”,也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的说教,习惯的形成是个人与环境、行为相互影响的结果。我们应能动地以社会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加以训练,寓教育于具体的、生动的活动当中去,融教育于课堂之中去。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