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性民俗文本或校本教材。这对于繁荣民俗学术研究,传承中华文化,无疑是有益的。Р第三,要强化民俗文化在教师教育屮的地位。通过对教师的教育与培训,让他们成为“火种”,使民俗文化的薪火在广大屮小学生屮得到相传。首先要在中小学教材中,充实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当地民俗文化的内容,让广大青少年获得民俗文化的知识和亲身感受, 以此培养他们爱祖国、爱民族、爱乡土的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其次要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民俗文化的因素,民俗文化涉及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社会基础的经济活动到相应的社会关系,再到上层建筑的各种制度和意识形态,大都附有一定民俗行为及有关的心理活动,而这些民俗活动,或多或少都与现代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有关,通过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先辈们所积累的知识、经验、成果,更好地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再次要在学校和社区中广泛开展一些青少年和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并以活动为载体,重现民俗文化之魅力,促进公民道德品质的提升,推动精祌文明的建设。Р第四,要强化民俗文化教育的现代意识。民俗文化是一种与社会生活结合得十分紧密的学问,社会生活发展了,民俗文化也在以其自己特有的方式进行着变化和发展,像老人去世后的治丧仪式、结婚时的传统礼仪、孩子诞生后的庆祝方案等等,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新的风俗在不断出现,旧的民俗有的也在不知不觉退出舞台。这就给我们的民俗文化教育提出了一个与时俱进的要求。我们只有而对现实,推陈出新,才能实现民俗文化教育的目标。民俗是我们身边的文化,是生活中迫切需要的文化,也是不断演变的文化。当我们说到民俗学积极意义的吋候,并不意味着民俗文化中没有消极的一面,它有许多陈规陋习,它们也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在改变、在隐退,甚至消亡,我们可以确信,传统民俗文化的振兴,将给我们带來的不是更多的束缚,而是更多的资源,更多的选择,更多的钙慧。Р(左侗盐城高等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