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表现了他崇尚自由的美好愿望和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在第一乐章采用奏鸣曲式,用悲壮的慢板作引子,揭开了全曲的序幕。引子仿佛像沉重的压力伴随着痛苦的叹息,恐怖阴森的和弦象征着残酷命运的威胁,以此与级进上行附点音符的哀求音调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两种因素的矛盾冲突奠定了引子发展的基调。在引子的结束处,从高音倾泻而下的一连串快速半音已蕴积着反抗情绪,为后面爆发的情感高潮做准备。呈现的主题以奋发向上、奔腾不息的音流,展示了英勇不屈的人们敢于向命运挑战的气势和与黑暗势力斗争的信念。第三乐章是用奏鸣回旋曲式写成的,反映了贝多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对自由的热爱和探索。Р 贝多芬极力要摆脱封建社会的束缚,渴望精神“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然而,他的这种渴望和追求在当时德国的社会现实生活中是难以实现的。贝多芬在180k4年创作的《热情奏鸣曲》中,那种压抑、愤怒、反抗和追求“自由”的情绪得到了更加充分深刻的表现,这部奏鸣曲与《悲怆》奏鸣曲的内容一样,仍然是表现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与斗争,但与《悲怆》相比,它表现得更加强烈尖锐、集中充分。贝多芬以不可遏制的热情表现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精神,表现了对幸福生活、自由精神的追求和向往。在《热情奏鸣曲》中,那种阴森、严峻的基调贯穿全曲,最终把激动奔放不可抑制火山爆发似的情感推向戏剧性的高潮。贝多芬在这部奏鸣曲中把热情洋溢、奔放不羁的情感归入到一个构思严密、完整统一的奏鸣曲式形式里。挣扎和反抗是沉重的、艰难的,前景是暗淡的、渺茫的,但意志却是坚强的。斗争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表现出百折不回、不屈不挠、顽强斗争的精神。他为了争取自由唤醒民众,号召说:“只有自己的意志,为自己立法,不听暴君废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贝多芬在他的伟大作品中表现出那种不畏强暴、追求自由的精神以及他对反动当局的批评、嘲讽和斗争,成为当时思想界最有力的自由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