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曲式个案探析-曲式与音乐作品分析专业毕业论文

上传者:苏堤漫步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296KB

文档介绍
际上是一个必须从文本及其相关的语境中去寻找意义的过程,这一相关语境,一层是文本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 一层是文本与其实践主体及其历史背景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文本自身的结构关系,还是解释文本的主体,都是意义形成的先决条件,但唯有二者的结合,才是意义形成的充分条件。”14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传统曲式学过去的研究范围主要局限在了形态层面和技术层面。然而,“现代阐释学则提出要实现对技术的超越,实现由‗术‘向‗道‘的跃升”。 15因为过分拘泥于技术观念, 是不容易找到理解活动中事物存在的“本源真理” 16的。从当代解释学的角度看, 只有通过语境的分析, 才能实现“视界融合”的新境界。因此,顺应曲式学的与时俱进与不断发展, 运用语境分析是至关重要的。Р曲式的语境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系统。通常文本和语境有三层意义, 即文本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关系; 文本概念与其上下文的关系;文本与产生文本的整体背景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从“人类曲式思维的共同语境, 各族群特有的曲式形态语境, 曲式的社会历史及文化语境,曲式特有的生态语境以及曲式的审美意念语境”17等多方面进行相关曲式的语境分析。Р12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 增补本,第 1064 页。Р13 李汉杰:《曲式原理引论》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2 月出版, 第 359 页。Р14 谢嘉幸:《音乐的语境—一种音乐解释学视域》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5 年出版, 第 90 页。Р15 李汉杰:《曲式原理引论》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2 月出版, 第 359 页。Р16 “本源真理”是伽达默尔提出来的与“命题真理”相对的真理概念,前者是人类在阐释活动中获得的“感悟性认识”,而后者是人类在科学认识活动中,陈述与陈述对象的一致性认识。Р17 李汉杰:《曲式原理引论》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2 月出版, 第 361 页。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