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对阿多诺文化工业理论的再思考

上传者:塑料瓶子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28KB

文档介绍
。而是应该合理接受、改造不足,决不可全盘否定。文化工业理论显然处在一种怀旧状态下,艺术家阿多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沉湎于过去的美好,没有与时俱进,以一种消极和简单化的态度对待时代和技术的进步;悲哀又无奈地活在自己的艺术乌托邦里。Р 四、结语Р 实证研究的缺失暴露了阿多诺在研究方法上的不足,这也注定了文化工业理论更像是主观经验的思考,而不是研究成果与结论。即使社会现实真的像文章中所说的那样,眼睛和头脑的简单配合也不可能说明事实的全部。此外,文化工业理论对后世也许的确带来了很多启发和反思,但在当时,它并没有起到多少实质的、建设性的作用。最后,对于机械复制技术的强烈批判,体现了阿多诺沉湎于过去的怀旧主义,他并没有看到时代与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便利以及对于文化、社会乃至全人类都有重要意义的Р“发展突破”,而是全盘否定。实际上则应该合理接受、合理利用、改造不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辩证地看待“文化工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Р 参考文献: Р [1]希奥多?阿多尔诺著.王凤才译.再论文化工业[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Р [2]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11. Р [3]陆扬.文化工业批判的再批判[J].社会科学,2011(2). Р [4]田静.从批判到自由?――文化工业理论的历史考察与反思[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8). Р [5]郭建斌,吴飞.中外传播学名著导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65,70. Р [6]陈玉霞.“机械复制艺术”与“文化工业”――本雅明与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之比较研究[J].理论探讨,2010(3). Р [责任编辑:艾涓] Р 作者简介:杭天,男,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传播学研究。]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