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制度分析

上传者:梦溪 |  格式:doc  |  页数:22 |  大小:50KB

文档介绍
和联动程度不足,影响政策的执行效力。Р 2.1.3 从政策主题维度分析Р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范围和层次还有待扩展,政策保障机制尚待完善。统计发现,中国近些年来制定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主题主要集中在环保综合与污染防治方面,共占总数的77.12%,缺少环境监测、环境质量标准、环保纠纷以及违法处理、排污申报登记以及费用的征收管理等方面的政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尚未建立。苏北地区的调研也佐证了这一点:村民所关心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主题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主题不相匹配:34.30%的农民最关心人居环境建设,32.90%的农民最关心生态产业发展,19.90%的农户最关心生态环境建设[15]。对于中国现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政策所强调的环境综合治理和污染防治,村民却较少关注。与村民的访谈中也反映出农村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不全面,地方政策对乡镇企业的约束力不够,缺少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和乡镇企业排污标准,Р“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思想盛行,严重影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实施。Р 2.1.4 从政策体例维度分析Р 原则性的政策较多,具体操作层面的政策较少。在分析的240件政策文本中,“办法”共计43件,占总数的17.92%,且主要由环境保护部制定;其次是“批复/复函”,共计28件,约占政策总数的11.67%,由全国人大颁布的“法律”,共计25件,大约占政策总数10.42%;“条例”共计22件,大约占9.17%;而“通知”、“决定”、“纲要”、“规定”等政策体例相对较少,分别占总数的7.92%、7.92%、5.83%、7.50%;“标准”、“细则”、“准则”、“章程”等工具性体例的政策文本较为缺乏,分别占总数的2.50%、0.83%、0.42%、0.42%,譬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还未建立能耗、水耗、地耗、污染物排放、环境质量等方面的标准。 2.1.5 从特别说明维度分析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