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上的制约。资金来源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开展成本核算的动力不足。二是观念上的制约。认为成本核算是从企业的事,为企业服务的,即使进行成本核算,也只是相对意义的上成本,没有对成本进行详细的分析,哪些做得好的,哪些做得不够的,而事业单位由于其体制机制以及资金供给方式的不同,无法直接套用企业成本核算的有关内容,不能进行成本核算,即便可以实施,也意义不大。Р1、树立成本意识, 充分认识成本控制是单位生存与发展壮大的基础,将节约意识与建立储备文化结合起来, 特别是储备系统实行事业单位的改革后,让全员积极参与创收、降低成本,节约成本。从每个人做起,节约一度电、一张纸,开展对节约成本的合理化建议活动, 对职工好的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建议予以一定的精神与物质奖励。Р2、根据不同的成本进行控制管理:一是业务成本,主要是在对部门的绩效考核中进行规定,对创收部门的弹性开支差旅费、接待费实行包干制。二是行政成本,主是制定成本管理办法,对人员情况,办公费用等进行相关规定,严格控制弹性开支。Р(1)合理设置岗位,实现减员增效。人员支出是事业单位成Р本核算的重要内容,人员支出的比例过高必须严格控制,按照权责对等、分工明确的原则,合理设置岗位,有区别的设立岗位津贴,Р建立严格的临时用工制度,制定合理的分配制度,调动职工的积极性。2008年,人员支出占总支出的56%;2009年,人员支出占总支出的68.64%。Р(2)严格控制招待费、差旅费、通讯费和车辆费。实际的招待费支出不但包括单位所在地发生接待费,还包括出差人员外出的招待费用,单从限制陪同人数和规定接待标准很难有效控制。实行招待费同公务费总额(2%)相挂钩的办法对招待费进行控制的办法。Р(2)控制采购成本,如低值易耗品、办公用品等。推行招标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实行阳光采购,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Р (3)减少资金占用,如长期借款、个人和单位往来欠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