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角度看《中国佬》中的中国人形象

上传者:火锅鸡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47KB

文档介绍
成为十九世纪中期以后美国社会中对中国人形象的主流认知和态度。Р 2.作家Р 杰克・伦敦富有传奇的生活为其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也对其写作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Р 杰克・伦敦在一个既无固定职业又无固定居所的家庭中长大,从10岁起就开始做报童和罐头工人,17岁时他上一捕猎船做水手。之后,他还在电气公司、洗衣作坊工作。苦役让他明白,“无论自己如何身强力壮,十年、二十年之后总会有更年轻力壮的人来接替他,把他扔到垃圾堆里去”。他创作中的自然主义特色表现在中国题材的作品里,似乎更加注重人的文化遗传对人的深远影响,也就是说,杰克Р・伦敦刻画的中国人性格并非是作为某一单独的个性特征遭到批判,而是代表中华民族的总体性格遭到否定。他接受了尼采的超人哲学、“白人优越论”和斯宾塞社会学的影响,视中国人为“劣等的民族”。这些思想在他所创作的六部关于中国和中国人题材的小说中都得以反映。《中国佬》中华人劳工的听天由命、麻木不仁和逆来顺受的形象就是其将中国人视为“劣等的民族”的最直接表现。Р 3.作家想象的中国人形象与客观的中国的关系Р 20世纪初的中国形象主要表现为专制愚昧、停滞野蛮。而这种形象一旦确立,在不断传播、重复的同时也不断确定、丰富,逐渐普遍化、自然化为一种“常识”。因而中国人也自然的表现为“劣等民族”所具备的形象。Р 四、小结Р 本文以杰克Р・伦敦的短片小说《中国佬》为个案,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理论,从文本外部研究的角度对作品中的中国人形象进行了分析和阐释,进而探讨了文中被极力丑化的听天由命、麻木不仁和逆来顺受的中国人形象产生的社会文化土壤,即十九世纪中期以后到二十世纪初,美国文化中的对中国和中国人形象的“社会集体想象物”,并且探讨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创作时的情感状态对于作品中人物形象塑造时产生的影响。探讨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加完整而深刻的理解作者本人以及社会文化土壤对作者创作产生的影响。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