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将董道而不豫兮”中的“不”就成功地塑造了“我”鲜明的孤独而伟岸的形象。Р第三、关于这首诗的结构。Р《涉江》的结构及其出色。无论是叙述自己的生平遭遇,还是感叹自己生活的处境,在叙述完了之后都要表达自己的态度,都是叙述在前,表态在后,议论在前,表态在后。屈原强烈的个性就是通过这样的语言节奏表达出来。第一段讲自己的服饰打扮用了“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说明整个社会没有一个人是我的知音,没有一个人理解我,我只好离开这块地方。表面上是君王放逐了我,客观上是我放飞了我自己的精神,我的思想和我的灵魂,使我能够有机会寻找更广阔的自由空间,所以放逐在客观上是提升了我的层次。第一段在写自己驾青虬、骖白螭、登昆仑、食玉英、寿比天地天地、光同日月之后说:“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以此来补充交代自己驾龙远游的原因。第二小节讲行程,讲完之后说:“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本来这两句没有也是可以的,但如果没有,那就不是屈原。同样,第三小节描写了那种荒僻悠远深山老林的流放环境后说:“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第四小节从广阔的社会空间讲到漫长的历史长河,所有的忠臣贤士与世不容乃至遭殃,最后表志说:“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诗人正是运用这些诗句把前文流放形成的痛苦一下子全部消除,从而表达了一种为了理想和愿望而九死不悔的执着精神。这首诗的主题词就在于四五小节最后的两句抒情,两个“固将”是诗人对自己前半生的一个总结,也是对后半生的一种宣言,表达了一种对苦难得一种平和的理解,这种平和的背后蕴含的是诗人对理想追求的执着精神,对操守保持的坚定态度。Р不难看出,诗人在叙事议论之后总有抒情,结构既完整又紧凑,把握得恰到好处。可以看出,《涉江》有着完美结构形式和独特的结构特点,所以我们说《涉江》的语言及形式的独特与完美在屈原的作品中是很有代表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