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青少年自伤行为心理特征与治疗要点

上传者:qnrdwb |  格式:doc  |  页数:2 |  大小:49KB

文档介绍
治疗关系直接影响最终治疗的效果,在认知行为疗法中,相互合作与相互支持的医患关系,是最为有效的治疗因素之一。通过医生营造的治疗关系,表达出医生对治疗患者问题的信心,通过冷静、互相沟通、平稳关注的治疗态度,提高治疗自伤患者的效果。在患者出现自伤行为后,社会并不会支持这种行为,这种情况导致患者的情绪更加敏感、脆弱,如果在该阶段医生过度关注患者,就会导致患者心理紧张,从而使自伤行为再次出现。而降低医生对患者的关注度,通过冷静的沟通与交流,帮助患者提出改正的建议,缓慢的调整患者情绪,对帮助患者理解治疗方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Р 3.2 治疗目标Р 医生必须明确自伤患者治疗的核心目标--情绪管理能力。自伤患者的情绪管理能力较弱,只有提高患者自身的情绪掌控力,才能有效避免患者再次出现自伤问题,通过 7 种已经证实的掌控功能中,情绪管理是广大医学工一致认可的治疗方向[2].在治疗自伤问题的过程中,医生应当不断培养患者的情绪控制能力,而情绪控制分为两种,一种是行为上的控制,另一种是情绪上的管理。Р 3.3 治疗方法Р 目前在我国最为常见的检验方法就是问题解决疗法(PST)与辨证行为疗法(DBT)。根据元分析可以看出,问题解决疗法可以改善自伤患者的绝望、郁闷、抑郁等心理问题,但是在计算自伤行为减少量时,PST 并没有表现出超过其它方法的治疗效果。DBT 属于自 BPD 中研究出的行为疗法,可以有效调节自杀行为严重患者,尤其是在治疗 BPD 患者时,效果非常优秀。为了了解 DBT 与其他治疗方法在治疗自伤、自杀患者时的效果,英国学者对 BPD 等精神障碍问题进行调查,通过随机试验方法完成了非住院患者为期一年的治疗,并且在直接结束后进行跟踪调查,发现两组患者自伤行为均有减少,但是减少程度并不明显。通过实验证明,心理动力疗法在治疗自伤患者中也会起到一定效果,但是并没有明确的研究表示何种方法效果最佳。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