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礼记〉二则》精品教案(2课时)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上传者:蓝天 |  格式:doc  |  页数:12 |  大小:60KB

文档介绍
)Р③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兴,兴起;作,兴起)Р④是谓大同(是,这;谓,动词,叫做)Р(三)尝试将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翻译时注意遵守“信、达、雅”的要求,灵活采用直译加意译的方法。Р1.先由1-2名学生完成翻译,其他学生指正,最后教师补充明确。(注意一些采用意译方式的语句,教师要给学生解释清楚。)Р2.利用多媒体给出参考译文,学生再次通译课文。Р【设计意图】在朗读的基础上,师生互动,一起疏通文意,解决重难点,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互动,也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Р第三阶段:合作探究,理解内涵Р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下面的问题:Р1.提问:治理“大同社会”的三个准则是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个准则的内容吗?Р明确:治理“大同社会”的三个准则是:(1)天下为公;(2)选贤与能;(3)讲信修睦。解答第二问,学生只要理解没有偏差即可肯定,若能结合现实生活则更要予以鼓励、赞扬。Р2.提问:《礼记》中大同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相对应的原文是什么?Р明确:(1)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男有分,女有归);(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Р3.提问:作者认为治理“大同社会”的最高准则是什么?Р明确:作者认为治理“大同社会”的最高准则是:行大道。Р【设计意图】通过讨论、探究的方法,深入剖析文章,步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Р第四阶段:拓展延伸,课堂小结Р1.师:你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Р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点拨、强调、鼓励。Р答案要点:在当时看来:体现了作者不满现实,向往美好的情感;在现在来说:激励人们不断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