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一部分,并用相应的法律或制度规定下来,有利于中小学校长成长。与此同时建立校长职级制,拉开不同职级校长之间的收入差距,有利于调动校长参加培训和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校长的管理水平与学术水平,进而提高办学的质量与效益。Р四、校长培训情况及建议Р1、以培训促校长自身能力的提高。丰富培训模式、内容,让校长通过培训学习,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Р2、以培养促校长专业化发展,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帮助校长办出学校特色,着力培养专家型校长队伍。Р3、以考核促管理目标的实际。校长培训应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每学年对中小学校长进行全面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对校长实行奖优罚劣。Р4、以选拔促人才竞争机制的完善。坚持群众公认、民主推荐、平等竞争的任用原则,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把最优秀的人才选拔到教育管理岗位。Р五、实施校长职级制度的利与弊Р 有利的方面:Р 1、校长们能够专心治校,按照教育规律办事。Р 2、避免了把一些不懂教育和教学的干部塞到学校,使校长的交流和调配更是复杂。Р 3、实行职级制后,职级与业绩相适应,这调动了校长办好学校的积极性。Р 4、淡化行政职能对校长办学积极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校长应该说是不小的激励。Р5、将校长的级别单列开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校长有效管理学校、引领学校发展、体现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理念等目标的达成。Р不利的方面: Р 1、评等级时,不是根据德、能,而是论资排辈,评选带有安慰性质。Р 2、重点校与薄弱校区分非常明显,导致好学校的校长不愿意到差的学校,整体来看不利于薄弱校的改造和发展。Р 3、把关的问题,校长的参评资格是教育局把握,校长职级制走的是封闭路线,教师和学生没有参与进去。Р 4、校长评价没人管;校长培训不系统;评价后的待遇跟不上Р5、实行校长职级制后,有些校长工资待遇不升反降,这样下去难免会影响校长的积极性。级别与待遇之间如何实现平衡,应该慎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