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国结核杆菌利福平耐药株rpoB基因531、526、516位点碱基突变特点

上传者:塑料瓶子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55KB

文档介绍
等实验的证实[5]。从本质上讲,细菌耐药基因突变属于一种进化形式,其突变模式也应遵从随机过程的一般规律。但关于耐药结核病发生的一般机制,则有优势学说和顺次选择学说认为:结核杆菌在繁殖过程中,极少菌株自然突变形成耐药菌,在抗结核药物选择性压力存Р在情况下,此种自然突变发生的频率可能增加[6]。这就说明:在危及细菌生命安全的情形之下,突变似乎并不完全随机,而有定向突变的倾向。这对我们深刻理解不同报道间上述位点突变率之间的差异也许有益。我们也许可以如此朴素地思维:531位的丝氨酸是RFP最为关键的作用的靶位,MTB在531位产生碱基突变是其最为直接和简化的“趋利避害”方式。另一方面,我们知道:在生物界中,各种生物采用较为通用的遗传达室法则,即应用64上可能的三联体密码子中的61个编码20种不同的氨基酸,为降低突变对物种变化的影响,一种氨基酸可能由几个密码子编码,编码同一氨基酸的多个密码子仅在第三位碱基上存在差异[7]。但我们可以从表2看到:MTB rpoB基因531、526、516三个位点发生同义突变(即单独第三碱基突变)的几率近乎为零,而多为第一、第二碱基的单碱基突变,这也说明MTB的耐药基因突变并非随机,而是以较为特定的方式。此种特定的方式我们可以总结为:①碱基突变多导致有义突变;②尽力避开其本身的基因复制“纠错机制”,以单碱基突变为主。我们认为:在强大的抗结核药物环境压力下,MTB以此种最为“经济”而简约的方式达则可较高效率地达到基因突变的目标以利于其生存,符合生物进化的一般原则。此种推测是否妥当,有等更进一步的研究予以证实。Р从表2还可看到:突变率最高的531位点碱基突变主类型较为单一,而526、516位碱基突变主类型则相对分散。为何如此?目前我们不得而知。至于531、526、516位点与其它位点的联合突变,由于发生率不高,本文未进行详尽分析。这些都有待人们进行深入探索。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