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e, GSES),最早的德文版是由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著名临床和健康心理学家Ralf Schwarzer教授和他的同事于1981年编制完成,开始时共有20个项目,后来改进为10个项目。目前该量表已被翻译成至少25种语言,在国际上广为使用[6] 。Р国内学者也对自我效能感进行了很多研究,大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自我效能感的实质、其形成和改变的影响因素、它的作用机制、特征维度和自我效能感的测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2)对一般自我效能感和领域相关自我效能感的对比研究。(3)研究了自我效能感与其它理论的关系,如与成就动机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动机归因理论以及与能力观之间的关系。(4)自我效能感在各应用领域的研究也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如在教育领域、职业和组织领域、身心健康领域等都有了相应的研究。(5)寻求切实提高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原则和干预策略,帮助个体迈向成功[7]。Р关于自我效能感的测量,最早的中文版的GSES是由张建新和Schwarzer于1995年在香港的一年级大学生中使用[8]。后华南师范大学教授王才康经过检验,证明中文版的GSES有良好的信效度。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87,一星期间隔的重测信度为0.83,效度方面,GSES的10个项目和总量表分的相关在0.67和0.77之间。因素分析抽取一个因素,解释方差47.09%,表示GSES具有很好的结构效度[7]。Р1.2.3家庭教养方式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Р家庭教养方式一直是发展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儿童社会化问题时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是儿童社会化重要的影响因素。众多的心理学工作者从理论的探讨和实证研究等方面对教养方式进行了研究。许多研究表明,父母通过教养孩子的活动,影响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并且对于孩子正常人格类型的形成有着关键的作用,对于孩子未来生活态度选择至关重要,这些研究已经得到相关的验证和支持,受到很多人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