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关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实施情况的汇报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18KB

文档介绍
遗产普查项目调查文本制作示范样本等各类普查资料,成为全县广大普查员释疑解难、规范普查的实用资料。(四)营造舆论强势,宣传深入人心。通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非遗普查和保护宣传活动,营造了全社会参与普查的良好氛围。 1.广场宣传。去年6月,县文化部门抓住文化遗产日活动契机,精心策划组织了以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广场文化活动。向过路群众、社区居民、学生等发放非遗普查宣传资料数3000多份。另外,还经常在县文化广场举办歌比赛活动。 2.公共传媒宣传。通过县电视台XX新闻媒体介绍、报道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在XX电视台介绍了《壮族民歌》、《白鹭舞》、《三穿花舞》、《游神节》,播放了我馆业务人员集XX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之采茶、童谣、XX壮族民歌元素和现代歌舞元素创作的《勒尼乐》、《阿六叔》、《夕阳潇洒歌》、《啊Р﹗美丽的XX》等文艺节目。在《今日XX》刊登非遗培训新闻,同时,还通过县文工团把这批节目带到各乡镇宣传演出,增强了全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三、存在的问题我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及保护工作方面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许多优秀的民间文化得到了有效传承和保护,但也存在许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未真正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未纳入城乡规划。(二)未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仅是上级有普查保护任务通知时,打报告上去才打折扣划拨。(三)目前,我县符合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达到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条件的乡镇还没有,因此,未命名有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设立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四)专业保护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适应不了当前工作的要求,群文队伍人才缺乏,特别是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研究、保护工作的人才更加奇缺。因此,未能更全面、更有效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中的积极作用。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