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师源性学生心理障碍透析

上传者:upcfxx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30KB

文档介绍
济地位,使一些教师的自尊需求不能满足,引发严重的内心冲突。一些教师极易在教育教学中寻找自尊和心理平衡,如盲目维护自身的职业权威,妄自尊大,苛求学生百依百顺,导致工作粗暴简单,并表现出过分的“统治欲”,引发学生的反感和厌恶。Р (3)教师评价机制不健全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容易导致教师人格异常。目前,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模式较片面,忽视教师的形成性评价,只重显性指标,大多数评价还停留在“评比、评优”上。简单地鉴定教师的工作,让教师感到被贴上了标签。为此,教师认为工作业绩与学生相关,对学生产生过高的期望,甚至强迫和压制学生,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倾向和恐惧心理。Р 四、克服和治理师源性学生心理障碍的对策Р 1、以生为本,改变教育理念。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转变与改善教育观念是从根本上消除师源性心理障碍的基本前提。教师应自觉摒弃“师本位”思想,树立尊重、理解、接纳的教育观念,一视同仁,因材施教,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Р 2、提高教师道德素质,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训。产生师源性心理伤害部分是因为有些教师缺乏师德,但更多教师是打心底爱学生的,只是由于自身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既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也无法对学生进行辅导教育。因此,对在职教师和在校师范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培训,是减少师源性心理伤害的重要途径。Р 3、在宏观上改变教育环境,积极改革教师评价制度,提高教师的幸福感。要提高教师的经济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生活质量,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在教师鉴定上能突破以往靠成绩单维模式的评优评先,从多方面肯定教师的工作成绩,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增加其工作效能感。Р 4、加强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媒体在曝光师源性伤害事件等负面影响的同时,更要引起人们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积极关注,要多做正面宣传,加强对舆论宣传的监督控制,形成积极导向。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