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小学语文论文:语文教学要“学会等待”

上传者:菩提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30KB

文档介绍
老师并没有就这样任由学生毫无目标地思考,而是巧妙地引导他们特别关注文中出现的十个“就”字,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带着这样的启发再读文章,再深层次思考,学生怎会感受不到那种想“怎么飞就怎么飞、想怎么爬上架就怎么爬上架的无拘无束”呢?恰到好处的引导才能使我们课堂中的“等待”真正体现它的意义所在。Р3、尽可能触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Р“等待”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想得更多,想得更透,想得更活。我们的教学不应只是个别学生展示的舞台,不应只是满足于老师备课意图的顺利实现,我们应尽可能鼓励更多的学生畅所欲言,大胆想象,为他们灵感的闪动创设机会。对于语文课文的理解,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去思考,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Р在教学《哲学家的最后一课》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对学生们除草的方法有何评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并没有受书本的影响,定势思维地认为学生的做法就是不如哲学家,找到了学生做法中的可取与不当之处。比如一位同学说:用铲子除草,虽然费时、费力但环保啊,不污染土壤呀,更有人还提出了可以用机器除草等建设性意见;有的学生说:石灰除草是一种很好的方法,现在有些农村在开展水稻“免耕法”试验,就是用的石灰除草,结果粮食还增产了呢……到这儿,学生思考已是很充分了,他们不局限于语文本身的学习,能把科学知识融入自己的理解,既体现了学科的综合性,又激发了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思考。所以,经常性的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是建构高质量师生互动的关键,也是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方法。Р语文教学中的“等待”,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丽,是“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的思维涌动。这是老师对学习主体——学生的正视,是阅读教学讲究实效、高效的开始。让我们的语文课少一些花架子,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思维飞扬的过程中感受语文学习的无穷魅力吧。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