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完善小微融资的政策性担保增信机制

上传者:菩提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52KB

文档介绍
建立持续稳定的风险补偿机制, 调动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的积极性, 促进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Р(四) 构建完备的政策性担保体系Р完备的担保体系是开展政银担业务的保障, 安徽在创新政银担业务之初, 就致力于强化和完善全省的政策性担保体系建设, 将原来散落分布的市县担保机构, 凝聚成有机整体, 形成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完备的担保体系。2016年9月, 国务院担保联席会议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加快发展的意见〉有关事项的函》, 要求各地进一步提高对融资担保业的重视和投入, 构建全省统一的融资担保体系。这是保障普惠金融实施和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Р(五) 提升融资担保机构服务功能Р融资担保机构普遍存在业务结构单一、产业链较短的问题, 属于被动服务, 对风险缺乏应对韧性和回旋空间, 只能顺势而为, 不能发挥担保的逆经济周期调节的政策性作用。提升服务功能, 完善业务链条成为提升担保机构应对风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一要向担保业务前端延伸。开展动产质押监管、资产评估、创业辅导、直接融资信息中介服务。二要向担保业务后端延伸。开展股权投资和综合性融资服务, 用增值服务的收益消化部分担保风险。三要提升行业风险防控能力。建立专业的担保不良资产处置体系, 盘活担保存量资产, 打通担保风险出口;将利益博弈的传统再担保机制改造为利益共同体式的新型再担保机制。Р注释Р()[1]李玮:《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研究》, 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硕士毕业论文。Р()[2]20世纪30年代初, 英国议员麦克米伦(Macmillam) 发现, 当企业的外源性融资规模低于25万英镑时, 很难在金融市场上融到资金。后来经济学家把这一现象称之为“麦克米伦融资缺口”。Р()[3]梁鸿飞:《西方信贷融资担保理论》,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