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鲜明的文化旅游形象。Р3.3.3“支持条件”共建,搭建网络信息共享平台Р加快部分新开发的文化旅游资源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景区的可进入性和接待能力;切实整治景区周边人文社会环境,恢复与景区相协调的环境氛围和原生情境;完善县域文化旅游服务设施的配套与衔接,形成统一、高效、便捷的县域文化旅游交通网络和服务网络。另外,宜川现有的文化旅游网站信息量较少,缺乏各项景点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传递。建设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实现县域、市域之间的资源共享、市场共享、信息共享,更有利于宜川以及整个陕北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创新和资源的优化配置。Р4结论Р本文把目光聚焦于县域文化资源整合这一尚未被研究者充分关注的领域。对县域文化资源的整合提出建设性的发展路径,希望能够对中国县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不足的是并未对这一路径进行深入的定量研究。中国的县域文化产业不仅面临建设新型城镇化的需求,而且也面临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县域文化资源整合会在“绿色、和谐”的主题下,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消费者面前。Р参考文献Р[1]曹萌.辽宁文化资源整合与文化品牌建设战略.理论界.2008.10Р[2]基于共生理论的黄河三角洲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以滨州与东营两市为例[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1,27(5):28-34.Р[3]表纯清.共生理论——兼论小型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Р[4]郭朝霞。县域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思路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5)Р[5]李琼.长株潭城市群人文旅游资源整合研究[J].区域经济,2011,7:12-13.Р[6]何炳武,王永莉.陕西省历史文化资源整合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2011,13(1): 16-21.Р[7]张志明.基于共生理论的集群竞争力评价及其提升路径研究—安徽实证[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