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第四纪生物圈的特征及其演化

上传者:相惜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41KB

文档介绍
藻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核,但细胞中央含有核物质,通常呈颗粒状或网状,染色质和色素均匀的分布在细胞质中。该核物质没有核膜和核仁,但具有核的功能,故称其为原核。Р绿藻:典型的绿藻细胞可活动或不能活动。具有一中央液泡,色素在质体中,质体形状因种类而异。细胞壁由两层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食物以淀粉的形式储存于质体内的蛋白核中。Р叠层石:是一种准化石,由于蓝藻等低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所引起的周期性矿物沉淀、沉积物的捕获和胶结作用,从而形成了叠层状的生物沉积构造。因纵剖面呈向上凸起的弧形或锥形叠层状,如扣放的一叠碗,故名。Р 第四纪叠石层1989年首次发现于中国泥河湾更新世湖相地层。叠石层的发现证明古代的末次间冰期,当地出现温暖气候。这层叠层石可以分别与深海氧同位素第5阶段的暖气相对应。Р3、中国第四纪植物演化特征Р3、第四纪植物群组合Р(1)寒温带落叶针叶林在北部发展Р 分布在西伯利亚寒温带的针叶林沿着山区南下到我国东部的大兴安岭和西部的阿尔泰山。冰期,落叶松下降到新疆北部平原,向南推进到天山的东段。Р(2)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南界南移Р 早、中更新世,不少的亚热带种属可生长在秦岭已被地区。到了晚更新世晚期,这些种属从该区退出,再也没有重返秦岭以北地区。Р(3)西北和华北干旱植被区域扩大Р 冬季风的加强,造成该区域进一步干旱。新疆、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的草原进一步向半荒漠和荒漠类型发展。青海东部、陕北的疏林草原逐渐被草原取代,华北针阔叶混交林面积缩小。Р(4)青藏高原高寒植被的形成Р 本区域早更新世有大面积的森林景观,中更新世森林面积减少,高原西部、北部逐渐形成高山草甸和高寒荒漠,森林景观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和藏东南部。Р(5)暗针叶林的垂直迁移Р 冰期,高山植物向低山甚至平原迁移。Р参考文献:Р【1】夏正楷第四纪环境学Р【2】宋春青地质学基础Р【3】K.K.费辽罗夫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历史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