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论语之颜渊问仁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15KB

文档介绍
,都可谓践行了礼仪的要求。但能否仅就一个人的外部行为状态就判断其是否为“克己复礼”呢?显然不能。“克己复礼”作为仁的状态,应该是特定的思想情感状态和行为状态的和谐统一,遵守礼的规范,只能以恰当的思想情感状态作为基础,这样才能称其为“克己复礼”,即仁的状态。通过对社会秩序的信守和领悟,认识和理解礼的规范对干社会运行、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心甘情愿地、积极能动地约束自己以践行礼的规范。Р 青少年如果需要座右铭,并且规定只能用一个字来说的话,那么孔子的建议大概就是“约”了。他说:“以约失之者,Р鲜矣。”意思是:因为自我约束而在做人处世上有什么失误,那是很少有的。Р 也许有人宣称“人不轻狂枉少年”,但是轻狂如果没有限制,结局很可能无法收拾。毕竟青春是短暂而宝贵的,人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如果没有限制,就会白白错过了充实自我的良机。那么,怎样才算做到“约”呢?比较简单的,是依循明确而具体的规范。譬如孔子对颜渊说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只要视、听、言、动都能遵守法律与礼仪的规定,就是“约”。比较困难的。是在内心主动约束自己。收敛心思、控制欲望、把握时间,然后把全副精力投注于自己选定的目标上,能够做到这一点,长期下来就会发现自己成为生命的主人,可以自由挥洒才华。少了“约”,就像树木未经修剪,也许枝叶繁盛,但是不可能长得高而壮。Р 由此可见,“克己复礼”不是一般尊礼可以相提并论的,与一般的尊礼相比,“克己复礼”更自觉、更恒定、更在乎自我修养。由于“克己复礼”具有特定而深刻的思想情感内涵,在践行礼的要声号求时人完全处于自觉而自然的状态,故能持之以恒,不会顾此失彼或稍有懈怠,由于“克己复礼”是基于对礼的规范本质的理解和准确把握,故践行时能行止适度,恰到好处。因此,礼作为社会规范,。应使其调节社会关系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和最大可能的实现。Р (作者单位广东文艺职业学院)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