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7、陕师大《心理学》作业题附答案

上传者:蓝天 |  格式:doc  |  页数:15 |  大小:76KB

文档介绍
定了人类需要的社会性特征。(2)带有一定的机械主义色彩。马斯洛认为低级需要不得到满足,高一级需要不会产生,在某种程度上把需要的层次看成是固定的,是一种机械的上升运动,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因为在某些特定情景下,低层次需要没有获得基本满足也可能产生高层次的需要。Р60、什么是动机?它有什么功能?Р答: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在自我调节的作用下,个体使自身的内在需求(如本能、需要、驱力等)与行为的外在诱因(外在条件、目标、奖惩等)相协调,从而形成激发、维持行为的动力因素即动机。具体来说,它对个体行为具有以下基本功能。1.激活功能;2.指引功能;3.维持和加强功能。Р61、什么是自我效能感?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哪些?Р答: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有效地进行某一行为的判断,它将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转化为先行因素(预料因素)对行为发生作用。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1)个体成败经验。个体成败经验有两类,一类是个体成败的亲身体验,即直接体验。这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重要因素。学习者的成功经验会提高自我效能感。相反,失败的经验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另一种是个体成败的替代性经验。这是学习者看到与自己相当的示范者成功时,会增强自我效能感,相反,会降低自我效能感。(2)个体的归因特点。个体的归因方式也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把成功归因于外因、把失败归因于内因的人自我效能感会降低。相反,成功归因于内因、失败归因于外因的人自我效能感会加强。(3)言语说服。通过说服、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指导,来改变人们的自我效能感。(4)保持良好情绪和生理状态。积极的情绪及生理状态会提高自我效能感。相反,消极情绪及不良的生理状态会降低自我效能感。教师要学会积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特别是对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通过对他们的期待,促进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