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财政赤字。第二,提高普遍性的社会服务。最后,维持贫困与最低标准。为缓解公民的贫困,澳大利亚政府增加了家庭收入补贴,还筹谋实施“家庭一揽子计划”来消除儿童贫困问题。Р Р 四、福利国家性质的转变Р 根据米什拉教授的介绍,通过新保守主义和社会合作主义模式的比较,得出福利国家先后发生了阶段转变的结论,不同阶段每个国家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作者认为,福利国家分成三各明显的阶段,就是: Р 第一阶段为1950-1975年的凯恩斯福利国家; Р 第二阶段为1975-1980年由于经济危?C带来本国的财政危机,福利资本主义制度陷入了不均衡的状态,称为“危机”期间; Р 第三阶段为1980年左右开始的“后危机”时期,撒切尔与里根的选举纲领声称放弃凯恩斯式福利国家而实行新保守主义。Р 五、西方福利国家模式的探讨对中国的启示Р 郑秉文教授翻译的这本书,而且在这本译本后面做了跋,取名为“合作主义”理论与现代福利制度。他是从合作主义的概念出发分析,详细分析了合作主义和福利国家、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同时又对工会面临的问题在全球化等因素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译者对中国福利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首先,他在学者提出的观点基础上总结了中国的社会保障正朝着“合作主义”福利制度发展,认为“中国应该按照合作主义原则重建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关系”,建立一种有效的“谈判Р-合作”机制[5]。其次,我国企业三方伙伴制度即集体谈判的实验取得了成功。最后,在西方福利国家经验的基础上,译者认为我国新工会法的颁布是现代福利制度法律框架的第一个支柱。Р 【参考文献】Р [1] 孙立平:《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的国家自主性》,《经济与管理》,1996第8期。Р [2] 自里本斯小组:《竞争的极限―经济全球化与人类未来》,《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Р [3] 周弘:《福利国家向何处去》,《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