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善”文化内涵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上传者:徐小白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18KB

文档介绍
,选定部分班级开展试验。一年试验初显成效之后,学校全面开始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提升,如将实验之初的“高效课堂”更名为“至善课堂”并丰富课堂的内涵。为了全面推进“至善课堂”的实践与思考,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学校创新教研活动形式,开展“一课两上两研讨”“微信接龙研讨”等“体验互动式”研讨活动。如我以数学课“一亿有多大”为例,带领教师们开展“一课两上两研讨”活动,由我当老师,各学科教师代表扮演学生,模拟课堂,分组学习。在体验课中,教师们“变成”学生,他们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课堂教学该如何建构,小组评价该如何展开,小组群学、对学、预展、展示如何组织……上完课后使用“至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研讨活动,分“独学――对学――群学――预展――展示”五个环节展开互动研讨,Р??绕“至善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什么”“至善课堂可以构建哪些教学结构”“如何组织至善课堂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等问题,深入探讨、分享各自的思考。执教教师根据模拟上课、互动研讨中反馈的意见,修改教学设计,形成新的教学预案,走进学生课堂进行实践,上完课后,再次组织互动研讨,“一课两上两研讨”力求将研讨实效最大化。又如,微信接龙研讨活动前,让参与的教师通过“面对面加群”的方式建立微信群,给每位参与者一个编号,在听课中及时将各自所想、所思在群内发言,发言以“各自编号Р+关键词+发言内容”的方式接龙发送短信,听完课后及时对参会者在群里所发的有价值的思考、问题、建议进行展示,并组织研讨。这种创新的教研活动方式深受教师欢迎,收到很好的效果。Р 学校的哲学和根本宗旨,是不能轻易更改的。时代在变迁,教育在改革,但学校要坚持一种万变不离其宗的精神和信念,要保持和展现自己的特色。因而,合适而独特的文化理念,总能从某一点让人深入灵魂地去感悟、去深思,从而达到使人思想境界升华的目的。这才是文化定位的意义所在,也应该是教育文化建设追求的目标之一。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