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妈妈说话,我问爸爸呢,他说了一句“没有爸爸”。妈妈在一边提示说,爸爸不是去觅食去了吗,爸爸为了小绵羊去工作去了。儿子才说,噢,爸爸去挣钱了。Р 在后来跟父母的谈话中了解到,儿子对母亲特别的依恋,一直和妈妈同睡,不能离开妈妈一会。即使妈妈出去买东西,儿子都要跟着,都要不断地问妈妈去哪儿,见不到妈妈就会哭闹。而爸爸相对来说和儿子相处的时间就少一些,一方面是确实工作忙,另一方面他认为,教育孩子是母亲的事情,所以就很少和孩子一起玩,故出现Р“没有爸爸”的故事。Р 游戏如人生,在这个小小的游戏中,往往投射出了儿童的当下意识状态或者某种情绪状态。在家庭教育方面,儿童独立或和父母合作完成自己的杰作后,家长会让他尝试着自己做解释,或者就这个沙盘讲故事,从孩子自己的表述中,可以发现他们心理活动的主题,有利于对孩子进一步了解,并加深与孩子地沟通与理解。比如说把选择的玩具任意随便摆放在沙盘上,呈现出混乱的主题,可能孩子当下的情绪很烦乱;如果沙盘中出现分裂的迹象,如每个东西各自分割一部分空间,可能的解释是孩子的人际交往问题。当然,治疗师或者是家长所作出的解释仅仅是一种经验的推测,真正正确的解释是儿童自己的解释,我们可以做一个很好的聆听者和陪伴着,同他一起探讨自己的内心世界。Р 参考文献Р [1] 申荷永,高岚.沙盘游戏:理论与实践.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p.4 Р [2] Lwenfeld M. Play in Childhood.London:Victor Gollancz,1935.p.321 Р [3]申荷永,高岚.沙盘游戏:理论与实践.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p.16-18 Р [4]席勒.美育书简.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年9月. Р [5]卓纹军、蔡瑞峰等译,Eliana Gil著.游戏在家庭治疗中的应用.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