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民族学生的意识,健全工作机制Р每学期召开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将来自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原生态学生以及在学习、经济等方面存在困难的学生列为重点,建立学生档案,在校期间予以全程跟踪关怀与支持。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强等问题,通过学习环境营造、学习时间管理、制订学习计划、提供榜样学习和学习方法指导等,来帮助这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1]。Р(二)创设条件,加大学困帮扶力度Р加大课外学困帮扶的针对性和持续性。一方面,进一步激发少数民族学生寻求帮助的主动性、自觉性,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学习现状将少数民族学生编成不同的课外学习小组,落实专门的志愿者团队实施系统、持久的课外辅导,也可以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帮扶少数民族学生的活动,并定期邀请教师给予课外指导。考虑设立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等课程的少数民族班,在适当增加办学成本条件下,满足少数民族学生的特殊学习需求[2]。着力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原生态学生的汉语水平,通过有针对性的普通话及汉语训练,帮助他们消除语言障碍,更好地学习与发展。Р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少数民族学生尤其是那些来自边远地区的经济困难生,他们的求学来之不易,往往自卑焦虑,非常担心未来的就业,对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有着强烈需求。在生涯规划及求职就业方面,要给予他们更多具体的帮助与指导。Р(三)尊重习俗,从细节着手Р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了解不同民族的饮食特点,增加西北面食供应。增加清真食品窗口,并宣传到每个回族学生,尊重穆斯林学生的特殊饮食需求。每学期召开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关于膳食的反馈意见。另外,了解各少数民族节日及其习俗,结合民族节日给学生送去关爱与祝福。Р注重对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混居宿舍的沟通与引导,增进融合。如果确因宗教信仰、生活习惯差异引起宿舍冲突,难以调和的,适当进行宿舍调整。Р对少数民族学生中家庭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