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慕课”建设本土化问题及对策探析

上传者:学习一点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50KB

文档介绍
创新设计,诸如模拟、游戏和动画等,而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国内授课教师也将向这个方向发展,“慕课”的升级对技术和经费预算会有一个新的考量,也会需要更多的政策性支持。Р 最后是“慕课”建设的心态现状。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慕课”建设并没有清晰的定位,仍旧是基于形象工程,“跟潮试水”的心态并不利于课程建设,需要更多地思考“因校制宜”问题。真正的“慕课”具有生态系统特性,可以不断运行发展下去。国外出现了部分有偿支持的自我持续发展的“慕课”业务模式,值得国内进行研究并借鉴。Р 二、“慕课”本土化难题Р 收获“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革新”盛誉的“慕课”风潮在为高等教育事业带来了诸多好处和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问题和挑战。面对如此新生事物,基于国内Р“慕课”建设授课者和课程设计者的角度,设身处地、科学合理地分析思考其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便显得尤为重要且具有实操性。而针对种种不足之处再结合自身在“慕课”课程建设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提出适宜对策和建议则是共同完善课程建设,保证反馈机制运行和相互学习借鉴的重要环节。Р (一)教学研究跨学科创新难Р 截至2015年9月底,在“中国知网学术总库”中以“慕课”为关键词进行全文期刊检索,可以搜集到共4915篇文献,其中核心期刊和CSSCI等高水平期刊上的文献共计534篇。从这份数据来看,我国“慕课”研究进展仍旧较慢,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不过在大趋势下,针对“慕课”的研究已逐步成为国内教育研究中极其重要的论题之一[5],“慕课”关键词检索中,2014年的文献为1698篇,而到了2015年便突飞猛进为3128篇(仅大半年时间的数据)。虽然“慕课”教学研究中出现重复论述、深广度不足、借鉴性不强等问题,但从“慕课”建设者的角度来看,大家都是第一次,是在进行“慕课”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研究观点。这都不足以诟病。而影响教学研究的本质问题是跨学科创新。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