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如图2-7所示。Р(a)分子量及分布对比Р(a) Comparison of molecular weight and distributionР Р(b)分子量分布及紫外吸收Р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and UV adsorbtionР图 2-7反应4小时得到产物的GPC图谱РFig. 2-7 GPC spectrumofreactant after reaction time of 4 hoursР表2-3硅橡胶改性前后分子量及其分布РTab.2-3 Molecular weight and distribution of silicone rubber before and after modificationРMnРMwРMw/MnРbeforeР344,764Р499,663Р1.449РafterР324,236Р506,283Р1.561Р由GPC图谱以及改性前后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变化可以看出,改性前后分子量的变化不大,由此可以看出并没有发生硅橡胶分子之间的交联。在硅橡胶对应的淋出峰处也出现了极性基团的紫外吸收峰,故进一步证明反应时间为4h时,硅橡胶与丙烯酸甲酯的交叉烯烃复分解反应能得到较好的产物。Р3结论Р 采用单一控制变量的方法,在硅橡胶与丙烯酸甲酯的交叉烯烃复分解反应中,选用质量浓度0.2%的第二代Grubbs催化剂、反应4小时反应效果较好。Р?Р4参考文献Р[1] 吴培熙,张留城.聚合物共混改性[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6.Р[2] 罗绍兵、孙九立、魏伯荣、张秋禹.硅橡胶的改性研究.中国胶黏剂.2007.16(9):50-53Р[3] 罗志斌戴立信烯烃复分解反应的故事自然杂志 27(6)326-329Р[4] 马敏于清江王家柱程晓琳烯烃复分解反应机理及其催化剂化学世界 2007 第三期 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