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导致ADR的重要原因。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管理,积极合理应用是临床医生和临床药师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国中草药制剂尤其是注射品种不断增加,临床应用广泛。但是中药制剂成分复杂,有效成分纯度、稳定性和质量标准等方面存在不足,由此引发的ADR逐年增多,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在使用中药制剂时严格掌握适应证,注意过敏史,尽量单独使用,以减少ADR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损失。Р 给药途径决定着药品的生物利用度,即药品进入体内的速度和程度。体内药物浓度不仅决定疗效,也与ADR密切相关。本次调查分析静脉滴注的ADR发生例数最多,为141例(92.69%),说明静脉滴注较易引起ADR,其原因除与患者自身特殊体质因素有关外,可能还与注射剂纯度不高、个别成分不单一、滴注速度过快及临床用药习惯等有关[3]。目前国内外大力提倡“能够口服不肌注,能够肌注不静脉”的用药原则,以减少静脉用药导致ADR的风险概率。Р 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损害表现为全身各部位的皮疹、瘙痒、红肿,临床上较易发现和观察,故此类不良反应报告最多。但是,其他系统或器官的损害可能比较隐匿,医患双方都不易觉察,对人体的危害更大,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综上所述,ADR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用药途径和药品种类等密切相关,因此,在临床诊疗中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遵循个体化原则,合理选用药物,采取合适的给药途径,并注意加强ADR的监测。Р 参考文献Р [1] 国家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 药品不良反就报告和监督管理办法.中国药事,2004,18(4):203-205.Р [2] 潘国宏.我院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同顾分析.安徽医药,2007,11(9):855-856.Р [3] 吴佩芬.我院2005年8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6,4(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