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二十世纪以来心学与明代文学思想关系研究述评

上传者:苏堤漫步 |  格式:doc  |  页数:32 |  大小:101KB

文档介绍
这些著作水平有高低之别, 但均对阳明心学与文学思潮的某个侧面做出了较为完整的考察。一般认为陈献章是明代心学的发端, 王阳明是心学体系的完成, 嘉靖时的唐宋派是心学实际介入文学思潮的开始, 徐渭是受心学影响而又开始重个性、重情感的作家, 李贽的童心说是心学思想向重自适、重自我、重真实、重自然的文学思想转折的标志,晚明的公安派、汤显祖、冯梦龙、竟陵派甚至包括金圣叹, 均受到心学尤其是李贽思想的深刻影响。 10 马积高是较早关注此问题的学者,其《宋明理学与文学》一书对明代前期理学对文学的负面影响, 明代中期前七子复古运动的反理学倾向, 王学的分化与李贽反理学思想及其对文学的影响等, 都进行了梳理叙述, 可以说这是对理学(包括心学) 与明代文学外部关系考察的专门之作, 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韩经太《理学文化与文学思潮》第五章“灵性与灵明: 明代心学发展中的文学意识”,主要是在学理层面对心学与文学思想的关系所进行的探讨, 较之马著显然又深入一步。比如书中说:“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满街都是圣人’,以及何心隐‘坐在利欲胶漆盆中,故能鼓动人心’, 既是理学之世俗化的表现, 也是理学之通俗化的表现。前者是适应新现实,后者是改造新现实。这互相依存的两面,必须兼顾到, 否则, 便不能把握理学之新生现实品格的全体。”17 作者将此种现象概括为“人性启蒙的双重指向”。这对理解晚明文学思想中既重物欲又重教化的复杂情形是非常重要的, 从而显示了作者良好的思辨能力。左东岭《王学与中晚明士人心态》则主要是对阳明心学对士人心态的影响方面所进行的研究, 目的主要是打通心学与文学思想关联的途径。书中认为阳明心学本来是一种救世的学说, 它由内在超越的个体自适与万物一体的社会关怀两方面的内涵构成, 目的是要解决自我生命的安顿与挽救时代的危机, 然而在现实的历史运行中,它却伴随着环境的挤压而逐渐向着个体自适倾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