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罗髻,出于林水之间。极乐寺去桥可三里, 路径一佳, 马行绿阴中, 若张盖。殿前剔牙松树株, 松身鲜翠嫩黄, 斑剥若大鱼鳞, 大可七八围许。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 U (明· 袁宏道《袁中郎全集》) [ 注释](1 )绀:天青色。(2 )亘:横亘,绵延。(3 )罗髻:像海螺样的发髻。 13 、在[甲] 文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语句,在[乙] 文横线上画出停顿(用“/”标出)。(2 分) 14、解释加点的词。(2 分) 念无与为乐者( )欣然起行( )朱门绀殿( )西湖胜景( ) 15 、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含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 分) A 、许:高可二黍许/ 大可七八围许 B 、遂:遂无问津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C 、但:但闻扶尺一下/ 但少闲人如吾两个者耳 D 、间:间以水田/ 其间千二百里 16 、下面对两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乙文中的“苏堤”与甲文的作者有关, 他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B、甲文中的“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表明张怀民同情苏轼被贬官的遭遇, 所以陪苏轼一起散步。乙文写袁氏兄弟游极乐寺,兴趣是在游极乐寺,但不想当和尚。 C 、甲文开笔先交代夜游的时间和原因,再绘写庭中景色,最后抒写作者的情怀。线索清楚,层次分明。乙文先描写山水风光,文辞简洁而富于表现力,使风景如在读者眼前,最后为点睛之笔,突出其写作意图。 D 、两文都写寺院,但都是为了突出景色的独特,为抒发感情服务。 17 、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1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 )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 18 、两文在抒情上有何异同点?对于你写作有何启示?( 3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