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的表现更好的了解其状况,及时的进行医治。情绪与身体表现研究汇集了台湾、芬兰和瑞典的科学家,有超过 700 人作为志愿者参加了这项研究。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首先引发志愿者们表现出各种情绪,然后在电脑上通过不同的颜色来表示身体活动的强弱,最后因为情绪的不断变化,身体各部位的强弱也有所不同。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现外界刺激致使人们情绪发生变化时,身体总会提前做出反应。根据詹姆士-兰格躯体反应理论,对情绪状态的感觉出现在生理反应之后,情绪来源于对生理反应的意识。也就是情绪刺激引起了躯体反应,而躯体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引起知觉的刺激情境(路遇暴徒)→由刺激引起身体反应(心跳加速,逃跑) →对身体反应的觉知(因心跳产生恐惧) →情绪经验(恐惧反应)。还有两种经典的情绪理论是坎农巴德理论和沙赫特的情绪认知理论。在身体发出反应信号后,在经由植物性神经系统向各器官发出信号,届时体内的血液流速发生了改变,神经递质分泌量等因素也开始改变,从而让身体发出了不同的变化,这样就能让我们更好应对接下来发生的状况。该项研究由芬兰阿尔托大学、土库大学以及坦佩雷大学三所院校发起,他们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汇总, 并创建了“情绪图示”。用红色来表示身体的某些区域被激活,身体感觉更加灵敏,用蓝色来表示身体某区域被抑制,感觉变得迟钝,简单而有效的告诉了大家情绪与身体表现。虽然我们今天通过医学得到了这个详细的“情绪图示”,但实际上关于“情绪”的确切含义,心理学家还有哲学家已经辩论了 100 多年,到底是什么引发了情绪就现在为止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打个比方,有的人看到满山的红叶会感觉到心胸开阔,情绪非常高涨,而有的人看到之后觉得万物凋零,瞬间情绪就变得非常低落,所以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有不同的看法就造就了不同的情绪。即便如此,我们今天能够通过医学手段剖析出“情绪”跟身体的关系,也是迈出了不小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