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运营效率就提高了 3~4 倍。 Bin 系统的要点(1 )将整个库房,所有用于放货的物理空间都标记为 container( 其实就是货位), container 与货品,货品库存数量绑定。以收货过程为例,在Bin 系统中,操作人员在收采购订单后,收得的实物往往放在运货车( 托盘或者小车) 上,这时运货车就是一个容器。运货车有自己的编号( 即相当于货位编号),在此运货车上的所有货品及其数量都绑定起来。运货车和采购订单是多对多的关系,也就是说,若采购订单比较大,其货品可以放在多个运货车上,而采购订单较小时,也可以将多个采购订单放在一个运货车上。在使用 Bin 系统后,明显可以看到两个好处: A. 以前收货时,往往是清点确认数量后,再在系统中确认收货数量; 而采用 Bin 系统后,可以认为采购订单为一个货位,而收货动作就是将货品从采购订单的货位中转移到运货车的货位上。因此,收货操作时可以采用一边扫描一边收货的方式。这样做,将收货和点数结合起来,效率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逐个扫描的方式实际是系统点数, 收货人员可以将精力放在检查货品是否合格,提高了收货质量。 B.收货后,由于运货车上的货品及其数量在系统中有记录,则上架员可以直接上架。上架时直接按照运货车的数据即可,而不用去匹配采购订单数据。这样有利于上架员工作量的平衡,也提高了精确度。(2)不同的 container( 货位),有不同的属性,对应于不同的操作任务。货品在库房中,实际是处于不断流转的过程中,涉及到的操作有:收货、上架、存储、检货、发货,其中检货、发货都可能是由于订单、调拨、退货的需求而发起。各个操作环节时涉及到的容器(货位),设置为不同的属性,只能由相对应的操作对应使用。这也就是说,收货使用的容器只能用于收货以及其相关的操作,例如是上架,而不能用于检货;退货检货时使用的容器也只能用于退货检货,而不能用于订单检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