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直肠癌术后肠蠕动恢复中医研究(共2313字)

上传者:读书之乐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58KB

文档介绍
。临床研究表明枳术丸能够有效促进术后患者肠蠕动的恢复。辩证采用乌药、木香、柴胡、木香、大黄、枳壳、丹参、生地等用于腹部手术后患者, 其理气调中、活血化淤、通腑泄浊作用明显, 促进胃肠功能早期恢复, 能够减轻患者恶心、呕吐、腹胀少等临床不适症状。 3.5 灌肠: 临床灌肠法应用直接, 见效较快, 常采用方剂为扶正理气汤、莱菔承气汤、黄龙汤加味汤等。根据病情选择合适中药予直肠滴入或保留灌肠疗法。临床观察显示此法对胃肠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疗效。 3.6 敷脐:传统中医外治法之中药敷脐以神阙穴为主穴,辩证采用中药甘遂、大黄、冰片、吴茱萸等中药按比例调制外敷, 以调节机体功能, 疏通经络气血, 从而益于术后患者肠蠕动的恢复。 3.7 背部按摩: 按摩疗法其疏通经络气血之功效独特, 无不良反应, 患者接受度高, 临床应用广泛。对直肠癌术后的患者采用腰背部穴位按摩法,能够体表特定部位产生刺激,调理内脏气血的功能,从而促进术后患者肠蠕动尽早恢复,缩短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利于术后患者肠蠕动的恢复。 3.8 雷火灸法: 其临床效果明显, 但对结肠癌术后肠蠕动患者的临床恢复的报道较少,值得做深一步的研究。 4 小结中医促进结直肠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确切疗效。但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其存在的问题也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关注。如针刺疗法: 操作的随意性较大, 不同的操作者受其临床经验及个人手法的制约以及对患者采用因人制宜的治疗原则, 针刺选穴及手法强度难以制定规范确切的临床标准; 中药外敷法因其中药气味较重且不适合切口愈合,患者接受度低; 灌肠疗法不适宜与痔疮患者及灌肠液不能根据病情保留一段时间的患者; 雷火灸疗法虽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其应用并未形成具体规范。因此, 对直肠癌术后患者肠蠕动恢复的中医治疗,应根据其具体病情,采用适合的中医疗法, 且应在辩证准确的基础上采用多疗法联合的治疗准则以协同增效。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