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浅谈广西隆林苗族芦笙舞的特点

上传者:梦&殇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100KB

文档介绍
高超的难度而且是带有体育、杂技性的芦笙舞蹈动作,它是隆林苗族芦笙舞最有特点和代表性的苗族舞蹈样式,在苗族节日与集会中都极为盛行。二、能说会唱的“语言性”苗族古代传说和汉文史料的记载,都说苗族历史上曾有过文字, 因统治者歧视和禁用而失传。所以由于苗族文化具有的“无字”特征,无法详细地记录有关苗族古代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状况, 为了能够很好地传播和保存自己的历史, 苗族人们采用口头艺术和人体艺术等民闻文艺形式来保存大量丰富的文化资料, 将自己民族在时间长河里所经历的艰苦历程和先辈们的光辉业绩, 一代接一代的流传下来,教育子孙,昭示后人。众所周知, 苗族的芦笙是舞蹈的伴奏乐器, 表演时边吹边舞。但是在不同的地区芦笙的样式、调式、用法与表达都存在差异。如在隆林苗族地区, 芦笙不仅是舞蹈的伴奏乐器, 也是传情达意的有效手段。在隆林六大支系中,红头苗芦笙以“说”为主,像说话一样。吹奏芦笙时它的每个音都有相对应的字词, 所以能听懂芦笙话的人们会把可以说的话,想说的话,说不出口的话都会用芦笙来交流; 在隆林偏苗支系中的芦笙吹奏起来旋律感很强,以“唱”为主, 像唱歌一样。当吹奏起芦笙时曲调婉转动听, 娓娓道来, 更是蕴藏了他们想表达的信息与感情。而在贵州与广西融水等其他苗族芦笙盛行地区, 他们的芦笙只是作为舞蹈伴奏的乐器,以“大声”为主,没有词与意的语言性。可以看出只有广西隆林苗族芦笙可以直接通过“说话”、“唱歌”记录历史, 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所以,“能说会唱”的语言性是隆林苗族芦笙区别于其它地区芦笙的一个重要的特点。隆林苗族芦笙舞不管是高难惊险的技巧性还是能说会道的语言性都蕴含了深厚的苗族文化内涵,在人类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中, 经历历代人民群众以及民间艺人的不断琢磨、加工和创作, 形成了一种具有浓郁地方民族特色的表演艺术, 是苗族传统民间舞蹈文化大观园中的一只奇葩,历经沧桑、经久不衰!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