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谈吉林地区朝鲜族长鼓舞的节奏特点

上传者:蓝天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100KB

加载中,请稍后...

如果超过10秒未动,请按F5键刷新本页面

加载中,请稍后...

如果超过10秒未动,请按F5键刷新本页面

加载中,请稍后...

如果超过10秒未动,请按F5键刷新本页面

文档介绍
奏, 同演员的肢体语言相结合, 时动时静, 时高时低, 时强时弱, 就像声乐中大合唱分出的高低音声部一样,进行击鼓技巧的表演展示。(三) 长鼓节奏同舞蹈动作的结合。长鼓作为长鼓舞表演的表演道具, 不只局限于体现其舞蹈的身体姿态, 更重要的将舞蹈中所用音乐的长短节奏与长鼓敲击节奏完美结合, 因此, 不同的音乐就会有不同的节奏及敲击方法, 在表演过呈中, 通过同脚步及旋转等动作的结合, 来体现舞蹈的敲击技巧及表演特点。如脚下为雀步时, 长鼓敲击的节奏为三拍子的三连音, 脚下为踮步时,长鼓敲击的节奏为三拍子带符点的长短节奏; 当旋转时,为四二拍的节奏, 为由弱到强、由慢到快, 节奏明快而又有规律的长鼓节奏。通过这些节奏的快慢与强弱来对舞蹈情绪进行进一步烘托与展现。三、吉林地区长鼓舞节奏的发展吉林地区共有 17.6 万朝鲜族,是全国散居地区朝鲜族人口分布最多的地区。长鼓舞作为朝鲜族传统舞蹈, 深受朝鲜族百姓的喜爱。近代吉林地区朝鲜族长鼓舞在吉林市朝鲜族群众艺术馆的不断挖掘、整理和普及辅导下, 百姓对朝鲜族长鼓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表演形式发展成为大型广场舞和具有一定专业表演水平、打击技巧的舞台群舞等多种表现形式。在这种大环境下, 长鼓舞节奏也由简单单一的节奏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吉林市朝鲜族群众艺术馆的群文工作者根据现代长鼓舞表演形式发展的变化创编出了许多新的更有感染力的鼓点节奏, 在传统古格里、谐毛里的节奏的基础上, 加入了更多的节奏变化, 加入了更多的符点节奏的变化, 使之“长短”特点更为鲜明, 也更加具有朝鲜族的民族特点。四、结语长鼓舞的节奏发展是长鼓舞这一表演形式发展的重要内容,是长鼓舞表演的精髓所在, 在长鼓舞的传承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各种交流会、培训班、讲座、研讨会和舞台表演等形式, 对吉林地区的长鼓舞进行整理, 保留文字资料, 使之得到更好的传承, 为后人所借鉴。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