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 目前饮片厂大多是到产地购买鲜切片后包装, 给鲜切片一个作为“饮片”的合法药品身份, 加工过程脱离了理论上的“ GMP ”管理,质量监管就无从谈起; 产地鲜切没有规范可参考, 没有标准可遵循, 缺乏试验数据支撑。现行 2015 年版中国药典规避了这个问题, 鲜切片和个药材并用, 饮片由鲜切片和个药材加工而来。从表 1 可以看出, 土茯苓加工炮制过程中, 产地加工和中药炮制环节有“净制”“漂洗”“干燥”三个重复环节, 势必会影响土茯苓的有效成分含量。 6.5 加工工艺一直以来,由于产地加工属于中药栽培环节, 隶属于“农业”范畴, 而中药研究人员属于“医药行业”, 所以中药研究人员对属于本行业的“饮片炮制”非常重视, 而对外行业的“产地加工”缺少关注,土茯苓也是如此。同时土茯苓临床上多用生品, 导致研究炮制的人也很少关注此药材。关于土茯苓片干燥方式研究不多,认为低温烘干有效成分含量最高,干燥的最佳温度说法不一,没有进一步研究。土茯苓切片普遍认为薄片较好, 但是太薄易碎, 煎煮易糊化,切片规格亦无相关研究。 6.6 加工与饮片规格相关性土茯苓饮片规格赤、白之分现普遍认为是生态差异造成, 但采收加工方法是否会对颜色、品质产生影响, 尚未见相关报道。7 建议建议今后应加强土茯苓采收与品质相关性研究, 为今后土茯苓野生变家种, 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加强土茯苓产地加工技术研究,明确技术参数,规范加工工艺,减少产品差异; 丰富土茯苓饮片形式, 土茯苓药材做破碎处理( 内服)或磨粉( 入丸散或外用), 从而避免土茯苓干药材切制饮片过程中长时间浸泡造成的成分损失; 加强产地鲜切研究, 为鲜切饮片合法化提供理论依据, 并呼吁相关部门早日实施; 实施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战略, 由饮片厂直接由源头介入, 减少重复环节, 将整个加工炮制过程纳入“ GMP ”监管,从源头保证土茯苓饮片质量。